大多數的人,都有的毛病----胃病

       胃病的種類,有以下幾種----胃潰瘍、胃酸過多、胃出血、胃痙攣、胃腫瘤、胃癌……等等。胃會有那麼多的毛病,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的“習慣”,有絕大部分的關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   這要從一般的生活知識說起。以前大家都認為----早餐要吃好,要有足夠的營養來準備一天所需;午餐要吃飽,來為下午及晚上預備能量;晚餐要吃少,怕吃多了會胖;宵夜千萬別吃,頂多喝一杯熱牛奶----幫助睡眠。這樣的“知識”,從以前(多久以前筆者未去考究)到現在,可能還要一直持續到未來。這樣看起來好像沒有錯誤,可是為什麼胃病患者,還是繼續增加呢?發表這種“知識”的醫生,專家們可曾再仔細反顧,是不是哪裡錯了?

       在此,提供給各位一個新的思維,來解釋胃的運作和病因。

       首先來說明胃的基本運作。胃是經由血液提供養份能量給胃壁,讓胃壁充血變厚,而讓胃變的強而有力,而用來“研磨”食物,把食物磨的細細的,之後才能把食物放進小腸,再到大腸、直腸,由小腸、大腸、直腸來吸收營養。胃的工作很簡單----只是負責“研磨”和“乳化”食物。由各輔助臟腑器官送來的“乳化劑”,是用來加速食物乳化的速度。食物經過研磨和乳化劑的作用,達到“一定”的程度後,胃就會打開後門,送走一批“食物”,由小腸、大腸、直腸負責,來“吸收”身體日常運作,所需的養分和體內製造一切所需的能源和材料。

       如果吃到的食物,不符合身體的健康需求,或者是食物有受到污染,身體無法吸收,胃會很“聰明”的,直接打開後門,把受污染或不能吸收的食物,迅速送出去,小腸、大腸、直腸也會有相同的“動作”,這個過程就是“腹瀉”;另外一個方法是向上“嘔吐”,直接吐掉。因為不好的食物不能停留在體內太久,會直接性的損壞胃腸的功能,這樣的決定,其實是由“胃”、“腸”自己決定的,你說身體“他”聰不聰明?

        一般人是看時間吃飯,早餐大約78點,午餐12點,晚餐67點左右。不管肚子餓不餓,時間到了,一定會享用餐點,這是“專家”教的,要“定時”,每天吃的數量也要差不多,這是“定量”,依據這樣的食用方式,應該可以沒病了吧?放心,絕對不可能。每個人每天的工作量不一定,所需能量、營養也不一樣,一昧地使用定時、定量的方法是正確的嗎?這應該是不對的吧?

       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多核心電腦,他會自動調整體內的高低平衡,來適應外來的變化。體內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後,會自動要求胃發出訊號----“餓”。其目的很簡單----就是要吃東西,來提升能量,進而維持身體內的高平衡----高度運作。高度的運作裡,就包括身體內的各器官運作。還可以提昇到器官之間的連動。能量不足時,各個器官會自動調整成“低平衡”----只維持基本的運作過程,這樣就不太能抵抗外來的病菌侵擾。排毒、排便、排汗的能力也會縮減。那就更遑論減肥、排脂、修復器官能力這種高度的器官運動了。再接下來的能量不足,就會動用到平常“預留”在體內的“最後”保護能量,也是體內最後的防線。日積月累的能量不足,是會加速身體的崩潰,導致器官快速的病變,快到讓人措手不及。這裡告訴大家一個“最高原則”----餓了一定要吃,不管何時何地,因為那是身體的訊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megold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